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5年,前身为华东输油管理局子弟中学。2004年,顺应企业改革浪潮,学校整体移交社会,划归徐州市教育局直属管理,正式更名为“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2009年,学校增挂“徐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牌,2013年随高校更名调整为“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先后获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等荣誉。同时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称号。学校还是教育部“人美・美育学堂”实践单位,建有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基地、艺术课程基地和实验设计课程基地,在素质教育与学科建设领域成果显著。
在办学保障方面,学校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形成了“政企校协同”的独特办学格局。依托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投入,延续大型央企的支持传统,借助江苏师范大学的高校资源赋能,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突出的特色优势。
2024年8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按江苏省普通高中最高标准建设,定位为“标杆式现代化窗口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53.6亩,总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功能布局科学,设施设备先进,为教育教学提供高品质硬件支撑。
截至目前,学校共设125个教学班,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部(其中高中42个班、初中31个班、小学49个班、国际部3个班),在校生超6300人。全校在编教职工4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实力强劲,包括正高级教师4名、中小学高级教师104名、特级教师2名,另有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名优教师等77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63.68%,其中18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为学校发展注入充足活力。
近年来,学校深度依托江苏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对外交流合作等领域持续深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大批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顶尖院校,以及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育人成果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当前,学校正以“136”行动方案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办学内涵建设,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力推进江苏省高品质“科学高中”建设,致力于实现“特色更特、质量更优、品牌更亮”的发展目标,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