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加强小初衔接有序、有效、科学的实践探索,2024年5月20日,徐州市小初衔接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举行。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春、小学数学教研员李贺、小学英语教研员吴莹、初中语文教研员孙自见、初中数学教研员疏嘉、初中英语教研员田莉,徐州市各小学、初中业务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共聚一堂,围绕小初教科融合的效能提升和教学质量提升展开探究与研讨。我校石鑫校长到场听课并参与教研活动。
活动首先由六位老师给大家送上了扎实高效的衔接课教学展示。语文组以“走近史铁生”为主题,小学部王宝娟老师执教《那个星期天》一课,以“盼”和“等”为主线,从课文阅读迁移到习作,让学生们学会融情于景、事、人的文学方法;初中部张硕老师则以《秋天的怀念》一课引导学生们感知史铁生成年后对母亲更为深沉的爱,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设置,深化学生们对生命的理解。数学组围绕“图形的运动”开展衔接课程,小学部朱影老师以俄罗斯方块为情境,将平移、旋转、轴对称(翻折)置于一体,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图形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初中部张贝习老师让学生们以直尺和量角器展开活动,侧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思想。六年级的学生们跟着小学部英语滕莹莹老师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的Summer holiday plans一课,又跟随初中部赵梦辰老师学习了七年级下册课文Neighbours,感受了不同的文本载体、教学方式和不同学段老师对于相同语法项目“一般将来时”的授课内容。
初中部刘莹校长、小学部孙媛校长参与并主持了评课活动。在交流评课环节中,市教科院的教研员们对六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教师们打破学段边界,形成一体化融合式的“桥梁”,以巧妙的切入点,按照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组合、进阶,实现了小初衔接课程的延续性与发展性,达到了双效双赢的喜人成果。
加强小初衔接共同体建设,需要以质量为引擎、以贯通为中枢、以融合为支点、以协同为纽带,全要素共同发力,全领域协同联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始终探索着学段贯通、衔接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将不断健全更为完整、顺畅的课程体系,助力各学段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地奔赴下一个赛道。
(图文:杨楠 审核: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