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高中历史学科青年教师培训暨“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3-20 动态浏览次数:10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升我市历史教育教学水平,助力青年教师发展,3月18日,徐州市高中历史青年教师培训暨“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杨竟、市区各高中学校五年内入职青年历史教师、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会。本次活动共分两个环节:一是我校胡丹丹和郭启节两位教师同上一节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是进行评课议课。


 胡老师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指导下夯实学科基础,在单元视角下聚焦“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以唯物史观为引导梳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运用表格、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创新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将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郭老师以托克维尔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导入,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开展教学活动。本课从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如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二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近代西方思想家的政治理念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初步实现;三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影响及反思。郭老师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立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评课教研环节,杨竟指出,《中外历史纲要》教材容量很大,师生关于世界史部分的知识储备较为薄弱,如何在有限课时完成针对性教学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他强调,首先解读课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方向,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聚焦重难点的突破。其次要重视导入环节,以复习回顾或历史人物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为教学做铺垫。最后,应当依托史料强化史学历史脉络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材料所呈现关键信息进行圈画,解读和运用历史术语表述,坚持史料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市青年历史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认识,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教”与“研”的乐趣与价值。